top of page
Search

遊記連載 𝐈:Richmond Kew Gardens

Writer's picture: Weining WangWeining Wang

在倫敦的生活已經快要滿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有許多時刻都想著耍起任性,跟爸媽提議回台灣,但是當我思考要用什麼理由回去時,都會被自己的理性阻止,「 聲稱歐洲疫情嚴峻嗎?當初選擇回到倫敦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了,若是突然舉起白旗,是不是這一切都顯得荒誕?」「 還是打出飽受焦慮及憂鬱困擾的悲情牌?但說不定是不是我自己太脆弱。」直到最近台灣與英國的疫情升溫,加上暑假已經過了一半,想念台灣的情緒得靠其他方式舒發。

✿ ✿ ✿

這幾週下來,我發現想要讓自己「好過一點」也是需要創意的,因為會有這種狀況發生,有時候是厭倦了某部分的生活,或者在那僅僅一秒的默,遺失了執行某件事的動力,甚至對於他的熱情。我很快的覺察到這點,於是對其作出改變,在過程中思考有哪些事我未曾做過,哪些地方我未曾造訪,或者哪些事件與地點的排列組合我還沒嘗試,進而體悟到,原來創意在這個狀況下也會被需要。

✿ ✿ ✿

於是,就在昨日,我造訪了位在Richmond 的Kew Gardens(邱園),這是一座位在遠西南倫敦的皇家植物園,擁有許多種類的植物,佔地500英畝的樹林,還有幾座極具歷史意義的巨大溫室建築,要參觀這座巧奪天工的園區需要預先上網訂票,從Waterloo Station出發到 Richmond Station需要約50分鐘的車程,加上步行的時間也不過一個鐘頭,整趟體驗非常享受,並且驚嘆英國皇室以及其協力人員對於園林造景的追求與執著。


與許多人一樣,選擇了火車前往,最保險也最經濟實惠,同時我也非常喜歡火車加速的快感以及駛往目的地在視覺上和感知上的體驗。「咻咻咻——」,那閃過的行人與街景,形成了動態感十足的影像,幸運的話,靈感之神有時會出現在一閃而過的幻影之間,而就獲得了可貴的啟發。除此之外,在車廂內享用三明治或可頌,配上個人最近愛上的 Soya Latte,是整段車程的點睛之筆,正當我一口拿鐵一口可頌的吃著、飲著,坐在左手邊的旅客,看起來像是一家人,媽媽以及女兒,他們從坐下的那一刻開始,不間斷的有說有笑,外型較為年長的女性坐在前排,而兩位打扮時髦的女生坐在與我對齊的二人座,不過,濃厚的英國口音目前仍無法被我全部解析成單字輸入腦袋,所以既使靠得很近我也不留心於他們的談話,沒有做任何改裝的接收這段音訊。


到了Richmond Station,出了站,先是感受了遠離市中心後的氣氛如何,也許是因為緊鄰車站,經過的街洋溢著倫敦市中心才會有的忙碌以及熱鬧,但同時能感覺到這份適度的喧囂正是Richmond的活力來源,雖然不清楚人們要去哪裡,想著什麼,純粹以一個訪客的身份,配上晴朗多雲的天空,相比Waterloo Station周邊的高樓較為低矮的房屋,開啟即將在這體驗在的半日而感到萬分期待,身心舒暢。


從車站步行前往Kew Gardens的路上經過一處住宅區,正等著交通號誌的我與身旁直接穿越馬路的人相比,對於這座城的不熟悉感立刻溢滿了出來,(在這行人不看紅綠燈是個常態)。直到交通號誌變成可以通行的綠色,迎面而來的大叔對我比了個讚並且附上大大的微笑和一句 ”It’s better to be safe huh.” 繼續行走,心裏默想著,再過10分鐘就能到達期待的目的地,遇上了好幾對行人,有朋友,有情侶,也有夫妻推著嬰兒,還有匍匐前進的兩隻毛毛蟲。(說到毛毛蟲,某次閱讀時讀到”Caterpillar Green”這個綠,不禁會心一笑。)很快就到了入場檢票口,也許是原本園區的規定,或者疫情影響,每位入園者都必須先在網路訂票,只不過現場有部分民眾不知道此消息,所以不大的入口一下子就塞滿了人。至於我,雖然已經在網路上訂好學生特惠票,但忘記把學生證一起帶來,而被要求出示其他能夠證明身份的相關文件,最後在郵件夾裡翻出學校前幾天寄來新學期的入學通知,才得以順利進入園區。


﹏﹏﹏﹏

下次正式進入園區





2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某天無理取鬧的日記

Dumping: Paragraph 1 在前陣子幾乎天天焦慮的那段期間,為了找個人聊聊,發現了個不錯的諮商網站叫7cup。其功能除了正規的的線上心靈諮商以外,還有一個「聆聽者」功能,也許在法規上有些不能跨越的界線,既使此功能背後是真人聆聽者,他們依然無法像有執照的諮商師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